配资专业股票 红色文化如何破圈?英雄城广州“花开三度”写新篇

发布日期:2025-04-29 21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
配资专业股票 红色文化如何破圈?英雄城广州“花开三度”写新篇

当木棉花染红珠江两岸配资专业股票,广州正书写红色文化传承新篇。

3月1日,“英雄花开英雄城”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在团一大纪念广场启幕。该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牵头,联动全市搭建红色文化传承大平台,通过3月集中呈现与全年持续深化,凝聚城市力量。

3月1日,“英雄花开英雄城”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在团一大纪念广场正式拉开序幕。

启动展演形式丰富,包括歌舞、合唱等,并融入无人机、AI视频等科技元素,展现广州英雄城的文化底蕴。系列活动将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、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、十五运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,持续开展“红棉之心”“红棉之旅”“红棉研习”等12个板块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展演展映和研学活动,引导市民游客“赏英雄花、游英雄城、传英雄志、弘英雄气”。 

自2023年启动以来,该活动已举办2万余场主题活动,线上线下参与1.5亿人次,成为广州闪亮的文化品牌,并探索出超大城市活化红色基因的创新路径,成为全国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标杆。这场以花为媒的“破圈”实践,正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。 

从听故事到讲故事

在今年的系列活动中,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成为重要主题。展演以广州工人珠江钢琴合唱团、广州市直属机关合唱团、广州市医务工会合唱团等百余名工会职工与冼星海故乡——广州南沙区榄核镇星海小学的孩子们联袂献唱《保卫黄河》开篇,回望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。随着主会场空中无人机播撒下英雄花朵,领导嘉宾共同点亮“英雄花开”主题装置,系列活动正式启动,全市三十个核心场馆也同步响应。

团一大纪念广场作为启动展演的主会场,与毗邻的历史地标共同矗立成一座精神丰碑,记录着中国青年和工人阶级的奋斗历程。广州市团校的青年团员们通过视频展示《红棉研习——百年工运路》,带领观众开启研习之旅,线路从见证工运烽火的红色地标起步,向广汽研究院的智造高地延伸。今年的“红棉研习”活动将红色史迹与城市空间有序串联,打造成为青少年思政课的大课堂,通过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互动式、沉浸式体验,吸引广泛参与,引领广州英雄城的学习新风尚。

展演中,来自福建龙岩的傅米乐同学与广州学生代表一起,生动讲述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。启动展演上,广东省第四届“红心向党·革命故事会”、广州市第二届“英雄花开英雄城”花城红色故事大赛同步开启。

英雄树下,青少年茁壮成长。在英雄故事的熏陶中,青少年由听故事的人转变为讲故事的人。去年举办的花城红色故事大赛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反响热烈,今年的大赛也同步开启,吸引了众多选手踊跃参赛。广州还将与延安、龙岩、梅州、毕节等多个英雄城市开展红色文化共建共享活动,形成红色文化传播合力。 

从学英雄到做英雄

两年来,系列活动持续深入挖掘与木棉、英雄相关的文艺作品。全新创编的声乐作品《木棉花歌》在展演中尤为亮眼,以艺术的形式致敬英雄。同时,活动邀请了海战英雄、“八一勋章”“人民英雄”等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麦贤德和“全国道德模范”李玉枝伉俪,海军“白求恩先进个人”、全军“先进军休干部”彭德才以及“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”许晓东、林丽珠,“全国最美基层民警”赵建、“南粤楷模”朱敬怀等先进模范代表来到现场,向他们致敬,激励更多人学习英雄、争做英雄。 

适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、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,“红棉展映”将在公共场所展映主旋律电影,用光影诉说英雄故事。此外,各场馆将举办主题书画展、摄影展等,融合科技手段,赋能红色文化鲜活展现。 

1966年,三名广州青年为扑灭森林大火,牺牲在了大岭山的高岗上,他们被后人称为“三英雄”。为纪念三位英烈,短剧《大岭山上的英雄花》通过艺术化叙事,再现三位英烈的壮举。

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与残特奥会将于今年11月在广州开幕,广州以体育为纽带,将“英雄气”注入城市肌理。展演现场,运动会经典歌曲《迎全运 展风华》等将氛围推向高潮,向四海宾朋发出“英雄城”的诚挚邀约,传递体育精神与开放胸怀。

不也乐队联袂奥运冠军杨景辉、焦刘洋、杨伊琳激情唱响十五运推广曲《全运来四方》,向四海宾朋发出“英雄城”的诚挚邀约,传递“英雄城”的体育精神与开放胸怀。

“英雄花开英雄城”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行动即日全面开启,将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、持续有效开展,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。以满城跃动的英雄气魄,奏响迎接全运盛会的激昂序章。 

【记者观察】

在广州这座英雄城里,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未停歇。3月1日,“英雄花开英雄城”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,记者有幸见证了这一盛况。 

今年的系列活动亮点纷呈。红色场馆中,从AR眼镜中跃出的历史人物,仿佛穿越时空与观众对话;“数字红韵”数字艺术展以现代科技手段展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,让人耳目一新;“橱窗剧场”则以新颖的形式讲述着红色故事,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。更有串联绿道、红道、古道的主题线路,让市民在行走中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。 

广州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,红色文化传承绝非简单的“复制粘贴”,而是需要创造与时代同频的表达方式。通过这一系列创新活动,让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创作者,积极参与其中,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和传承红色文化。这种参与和创造的过程,不仅让历史记忆更加鲜活,也将其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精神燃料,激励着广州人民不断前行。这才是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的密码,也是广州这座城市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。

《南方》杂志全媒体记者、南方+记者丨许俊仟

【通讯员】穗宣

【本文责编】蒋玉